中国男篮的视觉偏差:为什么我们总是看不清欧

时间:2024-01-11 19:02   tags: 公司动态  

  中国男篮在欧洲热身赛中遭遇了惨败,输给了德国队50-107,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分差。这场比赛让很多球迷感到震惊和失望,也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中国男篮与欧洲顶级球队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为什么我们总是看不清欧洲篮球的真实水平?

  在热身赛战胜非洲佛得角后,很多人为中国队短时间的蜕变欣喜不已。但这也远没有达到能在世界杯平淌的地步,接着61-79输给丰塔吉奥等NBA主力缺阵的意大利,很多人大概有了概念,“原来我们跟欧洲队确实有差距。”那么今天面对同样是NBA与FIBA球员混合,去年欧洲杯四强、比意大利更生猛,而且拿出了最高强度的德国队时。这支被寄予着冲击巴黎奥运会重任的中国男篮,输了一个50-107。

  这样的结果让人无法接受,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虽然也拥有了NBA球员(李凯尔),但是跟对面的差距根本不需要再做什么技战术上的分析,因为实在过大。也不是什么带不带郭艾伦、上不上曾凡博的问题,回去从15亿人口中怎么选,都选不出能打过对面这15人的阵容。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NBA与FIBA的规则差异。很多人可能只知道NBA与FIBA在比赛时间、三分线距离、暂停次数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其实更关键的是在防守三秒和对抗尺度上的区别。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了比赛的节奏、空间和风格,也决定了两种篮球游戏之间的巨大鸿沟。

  在NBA中,防守三秒规则限制了防守球员在无人盯防时在禁区内停留超过三秒钟,否则将被判罚违例,并给予进攻方一次罚球和一次边线发球机会。这个规则极大地增加了进攻方的空间和机会,也促使了NBA球队追求更快速、更灵活、更高效的进攻方式。同时,这个规则也导致了传统内线球员在NBA中逐渐失去了存在感和优势,因为他们无法在禁区内长时间占据位置和等待传球,也无法有效地保护篮筐和补防。因此,在NBA中,内线球员必须具备更多元化的技能,比如能够在外线投射、持球突破、传球组织等,否则就会被边缘化或者淘汰。

  而在FIBA中,防守三秒规则并不存在,防守球员可以在禁区内自由活动,只要不影响对方的运球或者投篮。这个规则使得FIBA的比赛更加注重防守的强度和团队的配合,也使得内线球员在FIBA中拥有了更大的作用和价值。他们可以在禁区内稳固阵地,为队友创造空间和机会,也可以在防守端形成禁区的堡垒,阻止对方的突破和上篮。因此,在FIBA中,内线球员必须具备更强硬的身体对抗、更稳定的低位技术、更出色的篮板和盖帽能力,否则就会被对手压制或者打爆。

  这两种不同的规则造成了NBA与FIBA在比赛风格上的巨大差异。NBA的比赛更加快节奏、高效率、多变化,而FIBA的比赛更加慢节奏、低效率、少变化。NBA的比赛更加依赖个人能力、单打能力、外线能力,而FIBA的比赛更加依赖团队配合、战术执行、内线能力。NBA的比赛更加适合身体素质优异、技术全面、灵活多变的球员,而FIBA的比赛更加适合身体强壮、技术稳健、坚韧不拔的球员。

  除了规则差异之外,国内球员的职业选择也是造成视觉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从没有希望过国内的顶尖球员前往欧洲等FIBA世界高水平联赛去锻炼,而那里才是跟我们打得一样的篮球,是我们在世界大赛中要面对的顶级对手。更是在FIBA规则下篮球水平的天花板。因为经济原因,前往欧洲打球不仅在收入上比不上在国内打CBA,更比不上在NBA的曝光度,导致我们的顶尖球员几乎从来不把去欧洲当做一个职业生涯的选项。而因为国内对于欧洲篮球宣传的缺失,在青训阶段的球员家长们也依然把美国当做深造的唯一选项。长此以往,我们只有到国际大牌被对面揍得满头包时才意识到,欧洲球队的水平真是高得离谱。

  我们从没有像其他亚洲国家一样,在欧洲联赛中留下过自己的足迹。日本有田中达也和渡边雄太,在西班牙联赛和法国联赛打出了名气,并且为日本男篮带来了质量提升。伊朗有哈达迪和贾姆希迪,在西班牙联赛和意大利联赛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并且为伊朗男篮带来了荣誉。菲律宾有布拉切,在西班牙联赛和希腊联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且为菲律宾男篮带来了信心。而我们呢?我们只有王治郅在2008年短暂地在希腊联赛打过几场比赛,然后就回到了国内,再也没有出现过中国球员在欧洲联赛的身影。

  这是一种非常可惜的现象,因为欧洲联赛是我们提高自己水平的最好途径。在欧洲联赛中,我们可以接触到更高水平的对手、更先进的战术、更严格的训练、更激烈的竞争,这些都是我们在国内难以得到的。在欧洲联赛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技术、更多的经验、更多的思维,这些都是我们在国际赛场上需要的。在欧洲联赛中,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证明自己的实力、赢得自己的尊重,这些都是我们在NBA难以实现的。

  因此,我希望国内的顶尖球员能够勇敢地选择去欧洲打球,不要只盯着NBA或者CBA。我也希望国内的青训机构能够培养出更多有志于去欧洲打球的年轻球员,不要只把美国当做唯一的目标。我更希望国内的媒体和球迷能够关注和支持那些在欧洲打球的中国球员,不要只看NBA或者CBA。

  除了规则差异和职业选择之外,国内媒体的宣传缺失也是造成视觉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NBA这几十年来在国内的火热传播,很多人将美国视为真正的篮球天堂。但如果你真正关注NBA与FIBA的发展就会明白,如今两者已经越来越像两队不同的游戏。尤其在NBA极致追求空间和投射的过程中,有没有防守三秒对于比赛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左右了传统内线能否在比赛中存在。而NBA与FIBA在对抗尺度和判罚上的区别,更是让众多拿上亿合同的球星一到国际大赛就水土不服,相反在FIBA世界锤炼出的球星到了美国依然可以大杀四方。当年东契奇的那句“在NBA得分更简单”其实根本不是一个天才少年的狂傲。

  然而,我们对于国内篮球水平的失望有一条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在于“如今无人能在NBA立足”。曾经三大中锋齐赴美,姚明与易建联进行“中国德比”的盛景再也无法出现。前面曾凡博的选秀看上去更像是一场闹剧,一个在CBA都没有打明白、身体天赋在美国一抓一大把的球员如何可能在NBA立足?抛开资本运作的目的不谈,他的落选本就是篮球本身给出的真实答案。

  我们对于NBA的迷恋,让我们忽视了欧洲篮球的存在和发展。我们很少看到国内媒体对欧洲联赛和国际赛事的报道和分析,我们很少听到国内球迷对欧洲球队和球员的讨论和评价,我们很少感受到国内篮球界对欧洲篮球的尊重和学习。我们只是一味地盯着NBA,盯着那些在NBA中打不出来或者打不上来的中国球员,盯着那些在NBA中被吹捧或者被贬低的外国球员。我们只是一味地把NBA当做衡量篮球水平的唯一标准,把NBA当做追求篮球梦想的唯一途径,把NBA当做享受篮球乐趣的唯一方式。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也是一种非常可悲的现象。因为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一个更广阔、更精彩、更真实的篮球世界。因为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一个更适合、更有利、更有希望的篮球方向。因为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一个更多元、更丰富、更有趣的篮球体验。

  中国男篮在欧洲热身赛中遭遇了惨败,输给了德国队50-107,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分差。这场比赛让很多球迷感到震惊和失望,也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中国男篮与欧洲顶级球队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为什么我们总是看不清欧洲篮球的真实水平?

  中国男篮要想提高自己在国际赛场上的水平和竞争力,就必须摆脱对NBA的迷恋和盲目,转而关注和学习欧洲篮球。欧洲篮球是跟我们打得一样的篮球,是我们在世界大赛中要面对的顶级对手。欧洲篮球是在FIBA规则下篮球水平的天花板,是我们要追求和超越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看清自己与世界顶级水平之间的差距,并且找到缩小这个差距的方法和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一个更广阔、更精彩、更真实的篮球世界。